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核心发展动力。算力与网络作为数字经济的两大基石,支撑着社会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兴起使算力和网络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初,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热潮催生了算力需求爆发,单一数据中心的算力已难以满足大模型计算需求,亟需以网强算,通过网络集群优势突破单点算力性能限制,发挥算力规模效应,推动算网融合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界都在深入研究算力网络,杭州、前海、中卫和上海等4家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也在开展积极探索。
本文回顾了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算力服务方面的探索历程,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算力服务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进而成为区域性算网调度者的发展建议。
01 算力服务探索
2020—2022年,杭州、前海、中卫和上海4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陆续开通运营。随着试点的逐步深入,在传统流量交换的基础上,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也在算网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截至2023年10月,4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已汇聚算力资源超过2000PFlops,并已有多个跨主体、跨区域试点应用案例。
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了“浙江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具备云服务和裸金属两类资源纳管和调度能力,已接入阿里、华为、腾讯等部分公有云算力资源,主要用于促进浙江省内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的供需撮合。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了“算力调度交易平台”,并作为重点任务纳入上海市“算力浦江2.0”行动计划,为企业用户提供以GPU为核心的多云算力资源服务。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探索构建大湾区城市“算力圈”。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力推动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互联互通,逐步打造“东数西算”运力能力,致力于打造成“东数西算”数据集散地。
02 用SWOT分析法分析算力服务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开展算力服务时有哪些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助力算力网络高质量发展?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优势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一点接入、多点互通”和“中立、开放”的特性,有利于引入社会分散算力资源,实现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算力资源调度。
一是接入了各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ISP、ICP、IDC、CDN、云服务提供商等各类互联网企业,既汇聚了一定体量的算力资源,又可通达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具备开展算力服务的良好生态基础。
二是“中立、开放”的定位有利于引入社会分散算力资源,助力算力资源汇聚。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自身不提供算力资源,与算力提供企业没有竞争关系。他们专注于供需撮合与资源汇聚,通过建设算力平台,开展跨主体的横向调度,促进区域算力资源融合,形成产业合力。
劣势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存在着覆盖区域化、接入主体有限等劣势。
一是覆盖区域化。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复了杭州、前海、中卫和上海4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呈区域分布且互不直联的特点,缺乏覆盖全国的网络。算力调度限于覆盖区域内,区域间调度受限。
二是接入主体有限。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相关企业超过1300万家,但截至2023年6月,4家试点交换中心接入企业约330家。可见,互联网企业接入仍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
机会
从外部环境来看,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产学研”各界也积极探索算力网络,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白皮书、技术规范等。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正加快构建以算力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算力网络。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21〕709号),提出“围绕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促进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流量互联互通。”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以此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加快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信﹝2023﹞180号),提出“依托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联点等设施,促进多方算力互联互通”。
二是“产学研”各界积极探索。2021年11月,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网络,打造“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正式将算力网络上升为中国移动的集团战略,引爆了产业界对于算力网络的关注。随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制定了集团级的战略规划,对于算力网络的落地部署进行指导。截至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完成10余项算力网络标准立项,涉及算网总体技术要求、算网设备和协议技术要求、算网关键模块技术要求、算网运营管理技术要求等。2023年7月,《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算网融合发展白皮书》发布,系统梳理了算网融合产业政策及应用进展,论述了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算网融合领域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面向算网融合演进的架构和关键技术,为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与算力网络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威胁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算力服务,也面临着经营资质不明、外部竞争激烈等风险。
一是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仍处于试点阶段,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电信业务实施准入制度,运营企业取得监管机构经营许可后方可开展运营。在《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中,并无“互联网交换中心”分类。我国第一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杭州)于2019年获批,至今已满4年,面临试点评估。后续将根据试点效果确定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是竞争对手广泛且实力强劲,行业竞争激烈。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各界均建设自有算力调度平台,探索算力服务。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资源、海量的算力资源、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个人及企业用户、丰富的运营经验,可以通过网络有效整合社会算力资源,聚各家之力打破算力网络“融合统一”壁垒;互联网企业拥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和雄厚的资金;科研院所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动向,具有先进技术研发能力。
03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未来发展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算力服务既有“一点接入、多点互通”和“中立、开放”的内生优势,也有覆盖区域化、接入主体有限的天然劣势;既面临着算力产业爆发、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环境日趋完善的大好发展机遇,也存在着试点前景不确定、竞争激烈的巨大的挑战,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算力服务道阻且长。
网络是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优势,是连接用户、数据与算力的“主动脉”。网络与算力的融合不断深入,最终将实现一体共生发展。未来只有掌控网络的运营商才具有“算网一体”的能力优势。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应找好切入点,扬长避短,与基础运营商开展合作,实现共赢:一方面发挥资源汇聚优势,聚焦特定细分领域,如引入区域范围内政府算力资源、“东数西算”需求等,做区域性算网调度者;另一方面加强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优势,作为自身算力网络的延伸和补充,使自身成为“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一环。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
总第935期 2024年1月10日 第1期
原文标题:《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算网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