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地位。要求注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在此基础上,科技部提出企业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我国运营商如何立足央企定位与发展需要,更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决策部署,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1、当前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1. 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基础研究是指不预设特定应用或目的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催生原始创新,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历史上共发生5次科技革命,均与基础研究实现突破密不可分,使英国、德国、美国等先后成为世界强国。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的研发经费支出以7209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第二为中国5828亿美元,但其中基础研究支出分别是1079亿美元和350亿美元,占比为15%和6%,投入差距明显。2021年以来美国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法案,计划持续提高对基础研究机构的经费资助,或将进一步拉大差距。
2. 信息通信行业“卡脖子”现象突出,亟需通过基础研究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掌控
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导致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成为导致技术领域出现“卡脖子”的重要因素,信息通信产业尤为明显。以高端芯片为例,需要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前两环节我国短板明显:设计环节核心的EDA软件,底层支撑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制造环节的光刻机,关键技术是极紫外光刻,需要先进的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等。除此外,人工智能基本算法、新材料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瓶颈,亟需通过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和掌控。
3. 面向重大原创成果产出目标,有组织推进三类基础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其中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主要从研究目标领域进行界定,服务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同时强调研究内容体系性。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主要从研究性质上进行界定。前者注重前瞻性、基础性,解决从0到1的难题,核心在于理论探索与原创思考,例如量子力学、基因科学、类脑科学、核聚变等;后者注重通过技术转化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技术、产品与标准等,解决的是影响当下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问题,包括6G、下一代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从基础上寻找问题源头和答案。
2、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定位与任务
1. 企业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
立足发展问题和核心需求,做好“出题人”。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对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感知更灵敏,能提炼出制约发展的基础研究方向。未来企业将提出更多基础研究命题,既要向高校、国家科研机构“出好题”;又要面向自身创新体系提出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策动研究工作。
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优势,做好“答题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先天具备创新主动性。同时企业在社会研发投入中占主导,具备长期稳定投入的必要条件。企业开展基础创新,有利于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做好“阅卷人”。企业处于基础研究的下游,具备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判断的验证条件和市场环境,特别是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也有利于建立市场价值导向的评价标准与反馈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2. 中央企业肩负开展基础研究的时代使命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处于核心地位,肩负关键基础设施研发、建设、运营的重要职责,承担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使命。同时,中央企业具备开展基础研究的必要创新资源。目前已建成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及众多科研机构,承担大量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人才方面,中央企业集聚两百余位两院院士和众多高层次科技人才,近百万名研发人员。面向行业的战略性前瞻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中央企业必须彰显使命担当。
3. 开展基础研究符合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通过基础研究突破形成知识产权,有助于企业推动新技术应用、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长期竞争优势。NTT集团设立物理性质基础研究所,从理论层面探索未来网络,设立理论量子物理、基础数学等研究中心,开展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基础研究是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的关键手段,也是打造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标志。
3、通信运营商开展基础研究的方向与思考
1. 接应国家战略要求,结合企业需求与资源禀赋选择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
聚焦网络强国战略重点领域,开展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着眼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布局。通过构建有效的协同推进机制,策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外部核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链、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开展研究攻关,落实战略导向基础研究的体系性要求,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
以服务企业经营发展为目标,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聚焦未来网络、新型传输技术等领域技术开展储备攻关,服务企业转型目标。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应将研究方向与企业发展中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完善研发成果转化机制,以应用为导向开展科学评价,实现内部从“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角色的贯通。
对于通信行业领域的前沿探索性基础研究,主要借助大学等外部科研力量开展。重点以获取“新知识”、“新规律”、“新模型”、“新算法”等为目标,扮演好“出题人”角色。
2. 从基础研究工作的客观规律出发,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优化完善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源配置机制。面向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要相对稳定的长期支持。对于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可结合应用情况对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如滚动决策、分段下达,降低投入风险。
优化完善基础研究领域的项目管理及评价机制。结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长、产出不确定性高的客观规律,科学设定研究周期,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技术水平、行业影响力等。对于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可适当缩短评价周期,引入市场化及产品化维度的评议,增加技术产品化路径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评价内容。
建立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人才吸引及培养机制。以联合实验室、重大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汇聚顶级研发力量。加强外部合作培养,开展柔性引才,择优引进关键研究领军人才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