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市发布《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打造泛在协同的物联感知、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的数据底座、智能敏捷的处理响应和惠民优政的应用场景,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全场景智慧应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支撑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规划》总结,目前电子政务网络已连通15个区(含开发区、功能区,下同)、101家市属单位和4929个区属单位。无线政务网覆盖三环内主要道路、三环外交通卡口共412个站点。全市联网接入视频监控19.2万个,主要路口、重点部位、核心区域全覆盖。探索建立了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政务数据中心进入集约发展阶段,全市已建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9个,已投产的标准机架数3万个,120余个政务系统上云运行。
《规划》提出,到2025年,武汉市将打造具备500P数据中心算力的整体规划目标。《规划》明确,进一步高效能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武汉云”基础设施,制定“武汉云”建设标准及系统上云规范,建设统一云管平台,逐步对接、纳管各区、各部门已建成的政务云,推动政务云应上尽上。加强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智能敏捷、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体系,引导数据中心合理布局、集约建设。推动交通、健康、农业、知识产权等按需建设数据中心,在时延要求高的场景灵活部署边缘计算设施,提升云、网、边协同服务能力。
《规划》为未来“武汉云”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显示,结合全市上云需求,有序推进武汉云扩容升级,持续完善安全防护、密码测评及应急处置等保障体系,建成具备10万核CPU/200TB内存计算能力、1000PB数据存储容量的云数据中心,加快布局建设信创云,吸引更多企业上云。
发展与问题共存,《规划》指出,武汉智慧城市在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与先进城市和市民需求相比存在差距,主要包括:云、网、物联感知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还不够,公共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应用还不充分,市民和企业感知度强的特色应用场景还不多,实战管用的城市事件发现与协同处置水平还有待提高,领导干部的数字化意识还不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法规还不健全等。这些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规划》明确,下阶段武汉将以“人民至上,发展导向;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创新驱动,长效运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基本原则,建设高标准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成移动、固网“双千兆”全光网城市,实现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感知、云网环境、城市大脑等基础支撑体系,物联感知场景需求满足率80%。
《规划》指出,武汉市讲以“提速数字赋能改革,推进市域整体智治;提扩城市大脑能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质数字政府建设,增强政务服务效能;提效智慧民生服务,打造美好生活愿景;提升精细治理水平,探索大城智治新路;提振数字经济生态,助力产业体系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能级,夯实数字武汉底座;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守好网络安全底线”等八大方面为主要发展任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数字武汉。
《规划》的发布为武汉市在“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数字赋能武汉城市发展,打造华中地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